注册
400 071 1689

2017国考面试素材一:最新时政热点及解读

2016-12-06 08:57:45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 sxjingjia  

  • 咨询电话: 029-89198000

  • 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城南含光南路216号嘉翔大厦9楼京佳教育

  2017国考面试素材一:最新时政热点及解读

  京佳教育

  国家公务员面试侧重对时政热点的考察,去年的点有:

  “交管部门用人工护栏治理闯红灯”;

  “政府出台政策奖励优秀志愿者”;

  “城市名片打造热衷举办马拉松”;

  “公务员导师制度”;

  “扶贫政策引争议”;

  “政府鼓励开放企事业单位停车场”;

  “政府购买服务残疾家庭”;

  “政府出台政策征收拥堵费”;

  “国家新水质检测标准”;

  “政府举办体育赛事后场馆荒废、利用率低”

  ……

  在众多时政热点中,比重最大的是政策类的内容。以下我们就精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时政热点类备考素材供考生备考学习之用。

  一、总理引小食店谈“放管服”

  【时政素材】

  在16位部委负责人和11位省份或地级市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上,总理提及:“前段时间,有家馄饨铺和一家葱油饼店影响很大,”他表示,虽然它们可能确实存在证照等问题,但我们基层政府部门也应更多从百姓角度考虑,“尽量寻求更多人的‘共赢’”。他加重语气说:“监管也不是冷漠的,要多带一点对老百姓的感情。”

  2016年11月21日在上海召开的深化“放管服”改革座谈会,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到这两家草根食铺。总理还说过:“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双创的重要抓手,“用政府自身一时的痛换来人民长远的利”,事关全局,利在长远。

  【京佳解读】

  什么叫“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目标是用更大的“放”、更好的“管”、更优的“服”,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释放发展潜能。

  所谓政府职能重塑,就是将服务寓于管理之中,不再一味说“不”。人情和法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经常面对的矛盾和冲突。既不能违法行政,不能视违法行为如无物,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只采用严格执法的手段,一禁了之。这对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极大、就业压力极大的中国,其意义显得尤为重大。

  借鉴这两个小食铺的示范效应,去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职能改革之块垒,一旦成功,凭借“放管服”改革,便有可能保护民间创业的无限潜能,释放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红利,营造透明、便利、公平的整体创业环境,也会对新动能的成长、就业的扩大、产业结构的升级形成重要支撑。

  【背景资料】

  事实上,小小的梦花街馄饨和阿大葱油饼确实给城市管理、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基层政府出了一道难题。

  经营梦花街馄饨的三姐妹,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产业结构大调整时下了岗;驼背阿大也难有其他工作岗位;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靠着精心烹制一碗小馄饨、一只葱油饼,解决了数个困难家庭的生计,也让眷恋“妈妈的味道”的上海人找到一丝精神慰藉。

  但是,他们也确实是无证无照经营,确实触碰了法律底线和城市的安全红线。据报道,基层城市管理工作者尝试柔性执法,在严格执法之外,也时时体现以民为本的办事思路。比如千万百计寻找法律和政策允许下的经营空间,和业者共同研究异地经营,或就近制作生鲜品售卖,不少企业也热心出主意想办法,像“阿大葱油饼”就易地重新开张,双赢的结局,也得到了从领导到百姓的。

  二、城管部门50万悬赏觅良策

  【时政素材】

  “为了解决垃圾暴露之痛,我们愿意拿出15万元悬赏购买优质解决方案。”不久前,贵阳市南明区城管局在痛客平台上发布了几条悬赏信息。希望通过征集优质方案,解决城市垃圾暴露、占道经营、城市“牛皮癣”、井盖缺失四大城市治理痛点。总计悬赏50万元。

  【京佳解读】

  城市公共治理部门通过公开城市治理方面的痛点,能让社会了解到公共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有利于加强社会监督,也有利于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同时,也能借助于全社会的力量,找到解决城市环境治理的方案。可以说,这是在建立一种公共服务痛点政府采购制度,是积极的探索。

  现代管理应该强调其他主体的参与,尤其是全过程的参与。这种全过程的参与,有助于引入其他主体的意见、智识,管理水平;有助于促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管理效率;有助于管理过程的透明度与开放性,增加管理主体的公信力。

  因此,面对难以解决的痛点,城管局能虚心向社会求助,程度上可看作是对管理过程参与的引导和激发。只要其他主体有机会介入管理的过程,深入决策的环节,具有相应的话语权,则痛点的解决就充满可能,并且各方更容易达成共识——有时,达成共识,比彻底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末位淘汰制”法律不予支持

  【时政素材】

  2016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民事部分)纪要》,指导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公正审理各类民事案件。《纪要》明确,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通过“末位淘汰”或“竞争上岗”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支付赔偿金。

  对一些用人单位而言,“末位淘汰”是针对员工激励和考核的机制,就其制定的初衷而言,不存在问题。但如果把“末位淘汰”就等同于解除劳动合同之依据,且员工没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制度或损害单位利益的前提,其理由则是不充分的。这一点要义,已被最高法以《纪要》的形式明确。

  【京佳解读】

  “被末位”的劳动者不能胜任本岗位,但其劳动的权利并不能因此被剥夺,可以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来完成能力养成。

  “末位淘汰”看起来是通过竞争优胜劣汰,留下更优秀的人才,淘汰不利于企业和单位发展的人,但简单粗暴的模式将摧毁人才发挥的后续效应:在必须有人出局的情况下,员工的忠诚度和获得感将荡然无存,得过且过者也就“应运而生”。

  信奉“末位淘汰”制度的用人单位,必然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办法不多的那一类。对于生产经营中“人”这个最大要素的不完全尊重,对于共同价值观念的缺位,必然会出现不尊重用人单位的所谓“闲人”。这是一个因果循环。“闲人”的产生,对利益产生直接侵害。从这个程度来说,用人单位需要反求诸己。

  不养闲人是所有企业和单位的愿景,用人单位需要在文化和氛围中建立起现代化管理制度,并利用奖励来完成激励,而非泛泛而谈、点到为止。“闲人”也有对生活的改善、对认可的渴求,这也是他们输出劳动力的出发点。

  四、“官员失信”应警惕

  【时政素材】

  有媒体调查发现,在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系统中,被纳入失信“黑名单”的“官员失信”案件超过1100件。不管是个人失信还是政务失信,“官赖”不仅会增加政府管理成本,更易引发群体仿效的消极作用,危及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值得高度警惕。

  “一次政务失信比多次社会失信后果严重得多,因为这些社会失信不过弄脏了水流,而政务失信则把水源污染了”。正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所强调的,加大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失信行为惩处力度,将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作为治理重点。只有从源头出发、从制度入手,才能让党和政府的行为更规范,让领导干部更为廉洁诚信,让政务诚信真正成为社会信用的风向标。

  【京佳解读】

  失信成本低、监管执行弱、责任不到位……种种“遏制性”的举措不能在实践层面起到应有作用,也是让“官员失信”成为诟病的重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纪律约束与法律惩戒之间找到合适的治理手段,在公务管理和诚信机制建设上形成联动,在问责和司法执行层面上实现威慑,旨在形成“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格局,贵在做实、做细。

  政治学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塔西佗陷阱”,意思是当政府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如今,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改革举措“施工”的高峰期,在呼唤改革实干家和促进派的同时,以“信”赢得民心才能更有助于让改革举措顺利落地。以史为鉴,政务诚信关乎形象、关乎威信、关乎各项改革事业的成败,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人心战役。

  京佳教育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文章关键词: 时政 素材 热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