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22年陕西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如何让论证更有力

2022-03-30 17:25:38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 sxjingjia  

  • 咨询电话: 029-85205500/15802955575

  • 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城南含光南路216号嘉翔大厦9楼京佳教育

关注陕西京佳微信:sxjingjia·陕西事业单位考试微信:snsydw·加入陕西事业单位千人Q群

2022年陕西省事业单位招14231公告|岗位表|考试大纲|报名入口|公告汇总


2022年陕西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如何让论证更有力

  在考试中,写作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老大难。自学者不重视作文论证,整篇作文案例满满当当,毫无分析,还沾沾自喜;初入门者忧愁写不够字数,就算东拼西凑勉强答完,也是味同嚼蜡;老学员则困惑分数难提,文章既有立意高度,又有案例广度,却不得阅卷老师青睐……种种问题,归根结底在于缺少分论点的有力论证,具体表现在:不懂案例择取,不能正反对比,不会假设论证、拆分核心词。

  一、案例择取要新、真、切

  (一)案例选择上要新:人尽皆知却不落俗套。在主体层面,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时代楷模、最美系列、三八红旗手、知名古人等;在领域层面,商界、体育界、艺术界、学术界等冉冉升起的“新星”:如马化腾、雷军、孙杨、张继科、黎明、翟天临等。而牛顿、居里夫人、爱迪生、雷锋等名人,已经在写作中被用的太多了,尽管他们的精神永不过时,但读来却有种稚嫩的感觉。同时,尽管我们可以使用材料中出现的例子,但几乎80%以上的考生都会选用,会给阅卷人造成审美疲劳。因此,建议大家联想与材料案例相同主题的人物。如看到科研人员彭世禄,可以想到邓稼先、于敏、杜富国、黄大年等;看到基层工作者吴书香,可以想到程广京、黄文秀、廖俊波、张渠伟、张广秀、葛春等。

  (二)案例选择上要真:不知道不要胡编乱造。通过体现事件的细节(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数据等内容)实在没有案例,可以将材料的案例适当改写、巧妙转化。只要语言紧凑、有逻辑性,一样出彩。

  (三)案例选择上要切:契合分论点的主题。如分论点主题是“无私奉献”,有些同学选用了焦裕禄的例子。焦裕禄身上有许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敬业精神、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等。但如果考生们在写作时大而化之的谈,便很难突出分论点想表达的“无私奉献”精神。因此在这里便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体现焦裕禄的无私奉献。

  二、论证角度要多、广、深

  考生在论证过程中,有时只能通过一个例子展开论述,那么这一分论点段落的篇幅就会很短。建议考生们:

  (一)通过主体+处境+做法+结果的方法细化案例内容,多角度论证案例和主题的相关性,即原因分析、影响分析相结合。

  比如: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为文化自信增砖添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文化不断发展的桥梁与纽带。从中国诗词大会如火如荼,到紫禁城里过大年;从中国话的火遍大江南北,到生僻字的口口相传;从临湖镇农文旅结合建设民宿新村落,到游客去往网红景点发短视频打卡……这些创新型文化产品的产生正是源于【原因分析】文艺工作者们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锐意创新、刻苦钻研,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相应的文化元素,并为其注入时代精神、情感内涵,才最终使得【影响分析】这些作品成为带有温度、传递中国风貌的媒介,让世界看到中国特色,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通过多个案例对比论证,达到充实论证的目的。具体包括正反对比论证和古今中外对比论证两种方式,建议大家可以结合使用。正反对比论证即,在点明分论点的基础上,列出一个正面、积极的案例和一个负面、消极的案例,通过原因或影响分析,回扣分论点或总结分论点的内容。由此体现主题的重要性和论据的充实性。古今中外对比论证即在案例的选择上尽量使用不同领域、地区、时间的例子,体现时空的广度。

  (三)论证的角度要深刻。常见的分论点主要包括对策和意义两个方面。在论述对策层面时,建议大家在最后回扣分论点时,尽量细化,体现对这一问题思考的深刻性。现在大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提不出切实具体的对策。所以在日常学习中希望大家多积累,多看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文章,或者在写作时,以意义型分论点为主进行书写。

  三、假设扩写要学会用

  部分小白同学在开始写作时,言之无物,不知道该写什么,积累也不够,就一句话翻来复去的说,这就是我们强调要避免的车轱辘话。在论证过程中,有时掌握方法比积累更重要。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论证方式:假设论证。

  假设论证就是通过假设如果这样做,或者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引出影响。因为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积极与消极。常见的假设词有假设、倘若、如果、试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方式可以大家有效地丰富文章内容。

  比如: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要互补发展。如果城乡一体化变成城乡“一样化”,不仅会导致宝贵的乡土旅游资源丧失,也不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反之,倘若城市和乡村打破遮蔽,互通有无,理想的生活状态将向我们招手;假如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携手并进,则会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社会不安定因素也会逐渐减少,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将更加牢固。因此,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要互补发展。

  综上所述,文章写作中需要大家在积累素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案例,并尽量细化,与分论点契合,如此才能在申论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2省考、事业单位考试在即,抓紧时间提分!

京佳在线课程【常识充电站】¥69!

【22年全年时政热点】¥99!

扫码回复【咨询课程】即可购买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