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6陕西省考申论阅读技巧:完成审题四环节 使阅读更有效

2016-04-15 10:46:54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 sxjingjia  

  • 咨询电话: 029-89198000

  • 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城南含光南路216号嘉翔大厦9楼京佳教育

关注陕西京佳教育微信sxjingjia ,加入陕西公务员考试千人QQ群477809376

2016陕西公务员考试近期活动安排

2016年4月陕西公务员笔试备考公开课安排

  2016陕西省考申论阅读技巧:完成审题四环节 使阅读更有效

  京佳教育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在需要阅读的大量材料之后即是 给出的作答要求。可以说申论的阅读是从审题开始的,漫无目的地阅读材料,并不能找到所要求的信息点,而通过审题找到需要寻找的对象,并把握材料的整体逻辑,则有助于对材料的理解。申论材料篇幅长、作答字数多,申论的审题应尽可能在几分钟内完成,以保证长时间的材料阅读与作答,但申论审题也不能片面地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从申论题型、作答要求及材料逻辑的整体性综合考虑,申论的审题需要完成确定作答层次、寻找对应材料、推断中心话题、理解材料逻辑四个环节。

  举例如下,具体材料请点击以下链接“2015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试卷

  第一题:根据“给定材料1”,概括中央巡视组反馈的央企普遍存在的几类突出的共性问题。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60-100字。

  第二题:“给定材料2-3”反映了人们在过去的工作和生活方面形成的很多“惯例”或“习惯做法”正在悄然改变。请分析导致这种改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要求:准确、具体、简明、条理清楚,150-200字。

  第三题:“给定材料4-5”反映了城市管理的复杂性与管理过程中的习惯做法,“一罚了之”的管理方式往往令百姓难以接受。请就此难题提出你的解决之道。

  要求:简明、具体、符合实际、有可行性,200-300字。

  第四题:阅读“给定资料6”,谈谈你对其中画线部分“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的理解。

  要求:全面、准确、解读充分、条理清楚,200-300字。

  第五题:根据“给定资料3”,假设你是一名社区工作者,资料中反映的事例都发生在你所工作的xx社区内,请你以“社会新风尚”为主题,给社区网站写一篇新闻稿。

  要求:内容生动、全面、语言流畅,300-400字。

  第六题:从“给定资料”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很多“习惯”发生了改变,创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请你以“习惯与创新”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给定资料,观点合理,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800-1200字。

  一、明确作答方向,确定作答层次

  申论试题的题型大体可以分为归纳概括题、提出对策题、综合分析题、公文写作题及文章写作题几种。申论试题的作答方向根据试题的题型和作答对象可以得出,作答层次则可根据作答方向确定。

  归纳概括题一般有归纳原因、问题、方法、影响(作用、意义、危害)等,一般含有“归纳”、“概括”类的字眼。如上述第一题,作答方向为“概括中央巡视组反馈的央企普遍存在的几类突出的共性问题”,作答的层次较为明确,即是“央企普遍存在的突出的共性问题有:……”。第二题虽有“分析”的字眼,但本质是对“主要原因”进行概括,只是需要更有深度,作答方向为概括主要原因,即作答层次为“导致这种改变发生的主要原因为……”。

  提出对策题一般有“提出建议”、“提出对策”、“解决问题”等字眼,如第三题为提出对策题,作答方向为“解决‘一罚了之’的管理方式”的建议,作答层次就是“解决这一问题需要:……”。

  综合分析题主要是对词语、句子等的分析,多有“含义”、“理解”、“解释”等字眼,如第四题为一道综合分析题,作答方向为对“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这句话的理解,作答层次一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公文写作题往往会涉及到具体的人物、地域、时间、格式等,层次根据不同公文要求有所不同。如第五题,作答方向为“以社区工作者的身份,以‘社会新风尚’为主题,写一篇新闻稿”,则作答层次就要结合新闻稿的格式,即“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的层次作答。

  文章写作题为申论的最后一题,有给定标题、给定副标题、给定主题或不给定标题或主题等多种,作答层次直接按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完成即可。本例子中为给定主题且自拟题目的文章写作题。

  二、确立阅读方法,寻找对应材料

  申论试题有针对特定材料的作答,也有针对整体性材料的作答。其中针对特定材料的作答是目前申论考试的主流。针对特定材料的试题在“特定”上也有差异,有的是明确具体材料的特定,如本题第一题至第五题,全都给出了具体的给定资料。有些申论试题并不给出具体的对应材料,而是在通过在题干中给出具体人名、地域、事件的方式来提醒考生寻找特定材料,如“近年来各地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方面,进行了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多种有益探索,请结合给定资料对此进行梳理概括。”虽然没有指出具体的对应材料,但从“各地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则可以找到对应的材料。如果审题并不符合针对式,则需要完成整体式的材料阅读。对于文章写作题,往往不会给出具体的对应材料,或者即便给出一些提示性材料,在作答时也要通过对材料整体的理解来作答。

  三、通过题干关键词,推断中心话题

  申论考试的材料都有的中心话题。如果通过审题得出试题之间中心话题一致,一致性的话题就是我们要找的中心话题。如果各题目话题相互间并不一致,一般来说文章的题干会给出这一中心话题。

  如上述试题第一题,从题干中并不能直接得出“央企存在的问题”所述的中心话题是什么;第二题的中心话题为“习惯改变”;第三题的中心话题为“政府管理习惯改变”;第四题是对一句话的理解,从题干本身也不能直接得出中心话题;第五题要求以“社会新风尚”为主题写新闻稿,但新风尚所讲述的话题并不能通过审题得出。虽然通过审题,第一至五题的话题并不一致,但第六题的题干已经作了提示,直接给出了中心话题,即“习惯与创新”。

  四、提取题干关系,理解材料逻辑

  如果题干的问题、对策、分析及相对应的材料相对独立,则材料间的逻辑清晰可见。但并不是所有的申论材料都能被考生轻易获得,因为有时材料间的逻辑关系较为综合,必须通过审题甚至阅读材料后得到。如所举试题中,第一题针对材料1,从题干中可知是在提出问题,但具体哪些问题并不明确;第二题针对材料2和3,得出公众习惯改变的表现,并能由此得出深层次的原因;第三题针对材料4和5,提出城市管理存在的习惯问题,并能得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第四题针对材料6,根据试题可知是对问题的分析,通过分析也能获得一些原因和对策信息;第五题通过“社会新风尚”一词可知本材料能提供对策思路;第六题通过给定主题确立了文章的中心话题。通过简单审题,材料之间围绕“习惯与创新”的存在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逻辑关系相对清晰,但只有通过先完成具体试题的作答,材料的逻辑关系才能在文章写作中得到具体体现。

(京佳教育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文章关键词: 陕西省 环节 技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