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9国考每日一练(2018.11.5)

2018-12-28 11:53:39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 sxjingjia  

  • 咨询电话: 029-85205500/15802955575

  • 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城南含光南路216号嘉翔大厦9楼京佳教育

2019国考每日一练(2018.11.5)

  1. 下列各句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

  A.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参加考试的是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监生。这一考试是( )。

  A. 乡试 B. 院试 C. 殿试 D. 会试

  3. 文化从来包括物质,但文化也具有非物质的一面。然而,自从近代“物质”兴起之后,我们的思维和想象,都已相当物质化。由于近代中国曾示人以积弱之相,故追求富强成为主流。如今中国似已富强,却也淡忘了富强之外的天地。对于各类“非物质”的事物,久已生疏,以至于视而不见了。把“非物质文化”视为招商的选项,就是一种典型的物质化思路。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 文化是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的综合体

  B. 中国在实现物质富强之后更应注重非物质层面的富强

  C. 中国逐渐变为物质巨人的同时却沦为了精神上的贫困者

  D. 当今人们片面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了非物质性文化建设

  4. 虽然人们总是假定:只要不断人类的理性,并使信息透明化,就能消弭谣言产生的土壤。但迄今为止这一直只是个理想,而且很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没有哪个社会的人所传播的信息都完全正确,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为了尽快获知自己所关心的“真相”,常常都在不知不觉中传播着那些未经证实的谣言。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谣言折射的正是群体心理:他们的希望、恐惧、焦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没有谣言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B. 人们往往无意识地传播着谣言

  C. 谣言折射出社会部分群体的心理 D. 人们往往为了获取真相而轻信谣言

  5. 晚上21点整,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匀速开往B地,同一时间丙丁两车从B地出发匀速开往A地。甲车时速是乙车的3倍,乙车行驶3小时后首先与丙相遇,再行驶1小时后与丁相遇。若4辆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正好都是第二天内的整点时间,问甲车和丙车是在几点相遇的?( )

  A. 0点整 B. 23点30分 C. 23点整 D. 22点30分

  【京佳解析】

  1. B 唯物辩证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条件下,相互转化。A项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C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D项体现了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项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与题干要求相符。故选B。

  2. D 科举考试的相关知识。童生试是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院试”是童子试的一个阶段。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资格。会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又称中式进士。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试题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殿试必须是会试中选者才能参与。因此,题干描述的是会试,故选D。

  3. D 主旨概括题。此题可用排除法,A项明显错误;B项“更应注重非物质层面的富强”错误,文段并无此意;D项的表述不准确,原文是“如今中国似已富强”,而且“精神上”和“非物质”并不是同质的。故选D。

  4. A 意图推断题。文段开篇点明观点,即“……消弭谣言产生的土壤;但迄今为止这一直只是个理想,而且很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换言之,没有谣言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后面的内容都是为了论证这一观点。迷惑项C项,文段选自维舟的《这一代人的恐惧与焦虑》,如果放到整个文章来看,C项更合适,整个文章都在讲群体心理。但单单拿出这一个段落的话,选A更合适。其实A项的表述也不是很准确,原文是“很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并没有直接说“不会实现”,但相比而言,A项更合适。故选A。

  5. C 路程问题(较难)

  法一:赋值总路程为12,则有:乙+丙=3(12)=4,乙+丁=4(12)=3,甲=3乙,丙-丁=1;“4辆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正好都是第二天内的整点时间”说明“12除以甲、乙、丙、丁,得到的商均大于3小于27,且为正整数”,即3<3乙(12)<27,化简得27(4)<乙<3(4),设乙的速度为1,丙就是3,甲也是3,相遇需要3+3(12)=2个小时,即在23点整相遇。故选C。

  法二:设甲乙两地相距24,“4辆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正好都是第二天内的整点时间”可得,行驶时间只能是4、6、8、12、24,则每辆车的速度只能是6、4、3、2、1;由题意可知,乙+丙=24÷3=8,乙+丁=24÷4=6,解得乙=2,甲=6,丙=6,丁=4;因此,甲丙在出发后24÷(6+6)=2小时相遇,即23点整相遇。故选C。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