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20年陕西教师考试: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2020-02-24 15:11:59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 sxjingjia  

  • 咨询电话: 029-85205500/15802955575

  • 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城南含光南路216号嘉翔大厦9楼京佳教育

2020年陕西教师考试: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在高中学段的教师资格的面试考试中,文言文内容理解和情感分析考查一直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通过字里行间的叙述,抽离出隐含的情感,尤其是抽象难懂的文言文,一直都是教师授课能力的体现。《桃花源记》选自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九课,文章借渔人行踪,将现实和理想联结在一起。作者通过对桃花源这一理想世界的描绘,展现了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生活。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以及对当时的现实生活的不满。京佳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解决文中的关键词句,以及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解决基本问题;

  2.学生通过自主研读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学会概括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朴民风;

  3.学生通过分析桃花源的描写语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对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军阀混战、赋役繁重的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批判。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自主研读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学会概括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朴民风。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分析桃花源的描写语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对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军阀混战、赋役繁重的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批判。

  三、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在行程中突然迷路的经历呢?正在你没有前进之路时,突然发现三两处美景,顿时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你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今天,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渔人的行程,跟随陶渊明进入虚幻的世外桃源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文章,解决字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等基本问题:解决文中出现的“俨然”“叹惋”“垂髫”等字词含义;穿插作者以及写作背景:陶渊明,字元亮,名潜,谥“靖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等作品。颇有壮志、博学能文,性情豪放,偏爱田园生活。他所处于东晋社会动荡时期,军阀混战,人民痛苦不堪。诗人不甘此种社会现状,也无法改变,只能用创作来抒怀。

  2.学生通读文章,掌握文章大意:文章借渔人行踪,将现实和理想联结在一起。作者通过对桃花源这一理想世界的描绘,展现了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生活。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以及对当时的现实生活的不满。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桃花源是旷世美景,更是世外桃源,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明确:①自然风光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等体现优美的自然美景和纯粹无暇的世外花源;②人文社会之美:“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等体现出热情好客和淳朴的民风。在如此之世外美景中,令人充满无限向往和沉醉。此外,还可酌情答“朦胧的意境”之美等。

  2.桃花源总是令很多人赞不绝口,不同人有什么态度和做法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明确:①渔人——甚异,欲穷其林——好奇,惊奇以及想要一探究竟;②太守——遣人随其往却不复得路——向往,急切之情,无功而返;③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期望。正是由于:当时社会,百姓居无定所,朝野动荡不安,人们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与无奈,充满了对虚幻世界的向往与期盼。

  3.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重点是要体现怎样的意旨呢?

  明确:“桃花源”是不存在的,是虚构出来的图景。主要是为了反衬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不堪,寄托自己对于和平、安稳和淳朴的社会生活的向往。陶渊明心怀大志,想要“救济苍生”,但是,政治黑暗,相互倾轧,赋役繁重,一腔热血无处施展、壮志难酬,加之其性格耿介、清正廉明,不愿攀附权贵。因此,自我与现实之间产生极大的隔阂和矛盾,这才想要一个脱离人间的世外桃源。体现了作者——对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军阀混战、赋役繁重的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批判。

  (四)拓展延伸,触类旁通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文章,你们会采用哪个呢?是“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指的是与世隔绝、不受战乱危害的美好世界,更是我们向往的精神家园或者美好愿望。

  (五)师生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通过板书总结本次课程:请同学们跟随老师捋顺板书内容。课下作业布置: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渔人从发现桃花源,到进入桃花源,再到离开桃花源的行程。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教学是需要在诵读的过程中来完成的,通过对于情景的逐层分析去体会文中蕴含的意境,所以本首次在教学当中应当让学生进一步的进行诵读,加强诵读教学,方能从语言气势中感受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意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