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京佳微信: sxjingjia  
咨询电话: 029-89198000
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城南含光南路216号嘉翔大厦9楼京佳教育
2020年陕西教师招聘面试技巧《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在初中的课文中,文言文是面试考试中难度较高的。因为在备考教师招聘考试的时候,需要对此加强训练。特别是对于像《爱莲说》这样的名篇,教学设计更能考查考生的水平。《爱莲说》是北宋周敦颐写的描写莲花的名篇,他对莲花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表达了对莲花品质的赞扬,也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京佳教师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2.通过小组讨论和朗读,掌握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爱莲说》,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难点: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培养学生“出淤泥而不染”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过它、称赞过它。唐代薛涛说它“风前一叶压荷蕖”;李白说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王昌龄说它“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杨万里说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花因这些文人而颇负盛名,而文人也因莲花留名千古。周敦颐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爱莲说》,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为什么喜欢莲花呢?他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介绍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因此,“爱莲说”的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3.听《爱莲说》的音频。扫清字词障碍,结合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同桌之间讨论较难的句子,并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三)深入研读,理解写作手法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予以点评和指导。
2.老师综合归纳,从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①貌美品美
指一名学生读课文,并找出描写莲的文字。
同桌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描写的莲花的样貌描述出来。
②语言优美
表现的形式
(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衬托)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③手法巧妙:托物言志、衬托。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不跟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生动形象,含蓄隽永。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四)教师总结,拓展作业
1.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和看法是有着其时代背景因素的,然而,莲花身上那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即使在在现在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学习莲花这种高洁的品质。
2.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也是流传千古的佳作。文章虽短小,但内涵丰富,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学生在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的时候会有些困难。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受课时的限制,问题的设置不够细致,引导的不够,学生理解得不够深入、透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把问题更加细致化,加强引导性。
文章关键词: 2020年陕西教师招聘面试技巧《爱莲说》教学设计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