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20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人与水和谐共生

2019-12-29 09:05:27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 sxjingjia  

  • 咨询电话: 029-85205500/15802955575

  • 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城南含光南路216号嘉翔大厦9楼京佳教育

2020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人与水和谐共生

  [背景链接]

  2018年10月,北京市城市管委会同市商务委已起草《关于规范邮政报刊亭的工作方案》,提请市政府审议。方案提出了规范报刊亭的一揽子任务措施,报刊亭将被打造成精致的城市家具、新型的阅读空间和便捷的服务载体。目前北京全市有报刊亭1186处,其中306处经营范围含有销售食品,属于合法经营。

  [论述]

  科学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内涵]

  人水和谐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解决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出现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水问题,使人和水的关系达到一个协调的状态,使有限的水资源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久远的支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本。

  从人水和谐的概念可以看出,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水系统自身的健康得到不断改善;

  二是人文系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是水资源为人类发展提供,人类主动采取一些改善水系统健康,协调人和水关系的措施。

  简单来说,就是在观念上,要牢固树立人文系统与水系统和谐相处的思想;在思路上,要从单纯的就水论水、就水治水向追求人文系统的发展与水系统的健康相结合的转变;在行为上,要正确处理水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

  水是人类及众多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生命的运动过程,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基础功能。从广义的生命概念和生命运动的特征来看,水也是有生命的,重新认识人类与水的关系,谋求人与水和谐相处,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水是哺育万物的绿色生命。水昼夜不停地流动,辗转腾挪、挟沙带土、移山填海,以一种巨大的力量维持了生态环境和能量交换的总体平衡,源源不断地为生命共同体提供着营养,大千世界因河流的存在而充满生机。

  水是人类灿烂文明的摇篮。在大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人类先民引水灌溉,形成了早期的农业生产,并进而诞生了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尼罗河哺育了古埃及的7000年文化,被称为“水的原始颂歌”;印度河和恒河打开了古印度文明之门,成为“永恒的涅槃,”;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被誉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奔腾不息的黄河,成就了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华夏文明。

  水的奔腾不息,触发了中外哲人哲学灵感。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把“水”作为世界的本原。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从河流的流动性角度提出了事物变化的原理。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孔子面对大河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达了对永恒的追求和向往。管子在其《水地篇》中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意思是说,水是孕育万物、滋养万物之根基,人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都产生于此。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河出图,洛出书”现象,曾经启发了先哲的深入思考,构成了古典哲学思维的原始向往及执著追求,孕育出中华民族最早的宇宙意识。

  富有声色的水自然景观,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怀。从中国古代的《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到现代的《黄河大合唱》《长江之歌》;从欧洲的《蓝色的多瑙河》《伏尔加船夫曲》到北美的《红河谷》《老人河》,河流无一例外成为文学艺术审美创作的重要源泉。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河流以千姿百态的面貌成为文化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成为人们想象力的起点、抒怀言志的渊薮和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者,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

  [对策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在不造成水系统严重损害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优先满足基本生活用水的需要;在发生洪涝灾害时,优先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人水和谐相处。人类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确保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其可承受范围之内;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证水资源开发利用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

  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水资源开发利用,要统筹兼顾各用水户之间的用水需求和供水水源的供水潜力。提倡将一切问题纳入“人水系统”进行研究,采用系统论的理论方法研究水问题。

  以文化的力量构建水生态文明。人类应通过文化同化的力量,遏制自身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盲目扩张,担负起保护河流水资源的职责,增强社会公众的水忧患意识、水环境意识和水法制意识,构建基于水生态文明理念的新型价值体系,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实现人与水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探索河流治理开发新模式。每一条河流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河流水资源供需平衡为基本条件,确定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规模,以保持流域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洪水灾害四大问题相互作用的多重水危机,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新的治水理念和治水模式,不少国家和地区通过立法、水权分配、改革水价和创新财税政策等法律政策取向,加强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致力于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我国也通过对传统治水思路的反思,提出从重点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转变为强调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的新思路。

  建设节水型社会,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构建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依照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的要求,考虑各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及相关的生态环境状况,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