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5年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技巧之速解言语理解题

2015-03-18 13:13:10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 sxjingjia  

  • 咨询电话: 029-89198000

  • 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城南含光南路216号嘉翔大厦9楼京佳教育

搜索关注陕西京佳教育微信/易信sxjingjia ,加入陕西公务员考试QQ群:215202568,获取第一手陕西公务员考试资讯,及时了解陕西公务员考试最新动态

2015年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之速解言语理解题

  一、结构两分法

  两分法是指从宏观上将材料进行一次或者多次“一分为二”的分切,直至确定材料的重点内容或核心的方法,第一次切必须整体宏观切分。也就是从整体上给文段划分结构,进而找重点,定位答案。在阅读文段时可能会碰到如下结构:

  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转折结构)

  我觉得生命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我心里,没有事情是解决不了的。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过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有楼有车当然好了,没有难道哭吗?所以呢,我们要享受我们所过的生活。(因果结构)

  有人说幸福是抽象的,那是因为他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而且他所谓的幸福是对个人而言的。(递进结构)

  珠宝项链分为长短两种。一种是紧贴脖颈的短项链,另一种是垂挂式的长项链。(总分结构)

  【例 1】徽州文化具有自然与人文、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整体性特征,独特而集中。村落依山而建,讲究水系与自然的和谐,目连戏和村落、宗族信仰、文化活动紧密联系,徽剧演出的戏台就是村落建筑的组成部分;文房四宝与古建筑中的“文气”融为一体;罗盘制作源于徽州人对堪舆风水的重视;医学与宗族以及山区的药材资源有密切关联;槛联匾额不仅突出了徽州文化的品位,也体现山区丰富的竹木资源……凡此种种,无不是其文化生态的整体性的体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徽州文化的突出特征 B.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

  C.徽州文化的传承关系 D.徽州文化的存在基础

  【答案】A。京佳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徽州文化具有自然与人文、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整体性特征,独特而集中。后文从戏曲、文化活动、古建筑、医学与宗族、楹联匾额等都与徽州的自然资源与物质遗产有关联来阐述文段这一观点,所以文段可将第一句话一分为二,总分结构应运而生,故答案为A。

  【例 2】我绝不反对倾向诗本身。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希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现代的那些写出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是有倾向的作家。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和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这段话中,最全面表达作者态度的是:

  A.不反对倾向诗本身

  B.对有倾向作家的

  C.作品应该有强烈倾向

  D.文学作品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流露出来

  【答案】D。京佳解析:作者先提出不反对倾向诗本身,并进行举例说明,接着以“可是”转折,引出自己的真正看法,即“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所以可在“可是”处一分为二,看成转折结构,故答案选D。

  【例 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曾经指出:在经历数千年之后,现代社会运用大型计算机,对成千上万的因素进行计算得出未来的天气情况。但是,此种方法的预测精度和预测长度比原始的看云识天气并无的改进。特别是在预测极端天气和不稳定天气方面。所以,经济学家——他们预测的对象是本身就会做出预测的人的经济活动,他们的预测甚至有时候不如一个经验老道的市场商人。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A.举例分析经济学家进行经济预测的空白点

  B.形象解释计算机与经济学家预测的相似点

  C.客观揭示经济学家预测不准属于正常现象

  D.慎重提醒人们不要去相信经济学家的预测

  【答案】C。京佳解析:克鲁格曼将经济学家的预测与天气预报类比,说明经济学家预测不准具有客观性。题干以“所以”一分为二,因果结构,故本题答案为 C。D 项迷惑性较大,但“慎重提醒”从文中无法看出,且文中说的是经济学家的预测“有时候不如”经验老道的市场商人,对经济学家的预测并未全盘否定。

  二、联合归纳法

  通过归纳各分句的共同属性,从而提炼出若干分句所共同围绕的话题。即主要针对并列结构,把并列的相关内容总结概括出重点即可。在阅读中可能会碰到类似这样的结构: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听过很多减肥方法,却依然胖着过完这一生。

  【例1】心理层面上,中国人对自身的确认,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使生命受之于一个体细胞的“克隆”,可能使人们难以接受,并且失去对生命的神圣感。在技术层面上,有性繁殖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它所包含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基本上能够保证人类适应自然的生存条件;但是“克隆人”在进化上的不确定性,是否有利于他们适应自然而生存,人们还难以预料。

  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确切的是:

  A.“克隆”技术面临的难关

  B.中国人的生命观念与“克隆人”技术的冲突

  C.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主要区别

  D.中国人难以接受“克隆人”技术的原因

  【答案】D。京佳解析:文段从心理层面和技术层面解释了中国人难以接受克隆技术的原因,所以是并列结构,答案选D。A、B 两项都是原因中的一种,概括不全面,C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

  相关阅读:

  2015年陕西公务员考试考前心态调整

  2015年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反面论证需注意细小问题

  2015年陕西公务员行测备考技巧:言语理解题的语态偷换

  2015年陕西公务员申论备考:“切分”助你选出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