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8西安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大纲详情

2018-04-14 13:47:17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 sxjingjia  

  • 咨询电话: 029-85205500/15802955575

  • 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城南含光南路216号嘉翔大厦9楼京佳教育

关注陕西京佳微信:sxjingjia·陕西事业单位考试微信:snsydw·加入西安事业单位千人Q群

2018西安事业单位考试:招聘公告|岗位表(含解读)|考试大纲|报名入口|公告汇总|笔试课程

公告解读|陕西事业单位笔试备考专题|陕西教师笔试备考专题|晚19:30笔试备考直播课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一、政治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理解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

  二、法律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行政法、民法、刑法、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等,了解常见犯罪种类、特点与刑罚种类、裁量,理解劳动合同的订立、生效、履行、变更、终止和解除等。

  三、科技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常识的了解情况。主要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农业高科技等新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

  四、文史常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世界历史、中国历史的发展、变迁,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的理解认识及中外文学常识。

  五、国情、省情、市情。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我国、我省和我市的地理历史、人文社会、政治经济等基本概况的了解。

  六、事业单位知识。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事业单位含义和特征、类型、社会功能、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任务、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以及事业单位的主要人事管理制度的了解及应用。

  七、时事。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主要涉及2018年1月1日之后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点击购买>>>最新时政资料1.5元/月


教育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注:第一部分内容分学段,第二部分内容不分学段。

第一部分 教育学基础与心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中学阶段

  一、教育学基础

  考查要求: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教育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理解、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

  考查内容包括:

  教育学与教育:教育学发展阶段特点及其标志;各阶段代表人物与代表作;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教育的本质及其属性。

  学生与教师:学生观;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教师职业的任务;教师劳动的特点;合格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反思及方法;师生关系的涵义及功能;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与人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人的发展含义及其内容;人发展的规律;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作用。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概念;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我国教育目的确定的理论依据。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特点;学制概念;影响学制建立的因素;现代学制的类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历史;义务教育的含义及其特征;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课程基本理论:课程的概念及分类;课程理论流派;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课程类型;课程目标的含义;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课程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课程的教学策略。

  中学教学:教学过程的概念及本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各个教学原则含义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班级授课制含义及其优缺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常用教学方法;一堂好课标准;教学目标的设计;组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的含义及意义;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教学评价的分类;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

  中学德育:德育的特性;德育的意义;德育内容;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的原则;德育的途径;德育的方法。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概念;班级体的组织与建设:

  中学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地位;班主任工作内容与方法。

  二、心理学基础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教育情景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心理规律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

  考查内容包括: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感觉特性;知觉特性;遗忘的规律、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有效学习的方法;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人格的概念、结构及特征;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的途径;

  教育心理学的概述: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独立标志;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中学生心理发展及理论: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对策;中学生情绪的特点;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及培养方法;中学生常见情绪问题及其调节方法;心理健康的标准;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中学生常见的心理辅导方法——强化法、系统脱敏法、理性情绪疗法;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基本观点;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的概念;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功能;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基本观点;维纳归因理论基本观点;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基本观点;外在学习动机的培养;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学习迁移的促进:学习迁移的概念;学习迁移的分类;学习迁移的理论;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策略含义;学习策略的分类;学习策略的构成要素。

  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含义;动作技能的分类及其培养;智力技能的分类及其培养。

  品德的形成(品德概述、中学生品德发展):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品德的心理结构;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

  教师心理:教师角色心理;教师心理特征;教师成长的历程;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

  课堂管理:课堂管理的原则;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课堂气氛的类型;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课堂纪律的类型;课堂结构含义及构成因素;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小学阶段

  一、教育学基础

  考查要求: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教育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

  考查内容包括: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发展阶段特点及其标志;各阶段代表人物与代表作;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教育的本质及其属性。

  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小学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学生与教师:学生观;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教师职业的任务;教师劳动的特点;合格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反思及方法;师生关系的涵义及功能;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概念;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我国教育目的确定的理论依据。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特点;学制概念;影响学制建立的因素;现代学制的类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历史;义务教育的含义及其特征;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课程:课程的概念及分类;课程理论流派;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课程类型;课程目标的含义;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课程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小学教学: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基本环节;教学设计;教学测量与评价。

  小学德育:德育概念;小学德育特点与任务;小学德育的构成;小学德育内容;小学德育过程;小学德育原则;小学德育方法途径。

  小学班级管理:班级概念;班级管理概念;班级管理的模式;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班级体的组织与建设:班级体概念;班级体的基本特征;班级体的教育作用;班级体的形成与培养。

  小学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概念;小学班主任的作用;小学班主任的任务与职责;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小学班级活动与课外活动:小学班级活动的类型;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途径和方法;课外活动的概念;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小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小学课外活动的指导。

  二、心理学基础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教育情景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心理规律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

  考查内容包括: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感觉和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阶段;影响制约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学习的理论观点:学习的概念;学习的类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概念;学习迁移的类型;促进小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及其作用;学习动机的理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概念;典型的学习策略。

  小学生品德: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品德的心理结构;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基本观点;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概念;心理健康标准;常见心理问题;心理评估;心理辅导。

  【幼教阶段

  一、教育学基础

  考查要求: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

  考查内容包括:

  学前教育基本概念。

  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

  学前教育的目标。

  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学前儿童;教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

  学前教育课程。

  学前儿童游戏。

  学前儿童日常活动。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幼儿园的衔接:小学;社区;家庭。

  幼儿园班级管理。

  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巜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巜幼儿园工作规程》。

  二、心理学基础

  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心理规律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

  考查内容包括: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对象;意义。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及应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在教育活动的应用。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及其矫正。

第二部分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考试大纲(中小学及幼儿园通用)

  一、教育政策与法规

  考查要求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教育法规与政策的概念、内涵、类别、作用、体系(结构)的领会和掌握,以及对教育法制建设和现行部分教育法规的理解和运用。

  依法治教:依法治教的含义;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推进当前我国依法治教存在的问题;我国依法治教的具体措施。

  教育法的基本理论: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法的作用;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法律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学校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及特点;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教育法律责任主体;与教师有关的法律责任; 与学生有关的法律责任;与学校有关的法律责任。

  学生伤害事故:学生伤害事故的界定;学生伤害事故的构成要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程序。

  教育法律救济:法律救济的含义;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申诉制度的含义;教师申诉制度含义;受教育者申诉制度含义;申诉制度的程序;受教育者申诉制度程序。

  二、教师职业道德

  考查要求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教师职业道德与礼仪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考查内容包括: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点;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与评价:修养的概念及修养的含义及过程;途径与方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评价的作用及形式;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评价的标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依据。

  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与特征;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减轻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