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21年时事政治热点分析:“上海声音”讲述“敦煌女儿”

2021-05-30 10:45:07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 sxjingjia  

  • 咨询电话: 029-89198000

  • 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城南含光南路216号嘉翔大厦9楼京佳教育

关注陕西京佳微信:sxjingjia·关注陕西公务员考试微信:snsydw·加入陕西省考学习Q群:561920815

获取第一手陕西公务员招聘考试资讯,及时了解陕西公务员招聘考试最新动态。

“上海声音”讲述“敦煌女儿”(舞台风尚)

  随着风铃声响起,舞台大幕开启,西北大漠风情扑面而来,耳畔响起的却是吴侬软语的“上海声音”。近日,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讲述了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守望莫高窟半个世纪的故事。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观众跟随剧中人物穿越时空,共同走近樊锦诗致力莫高窟文物修复和保护的一生,也了解到常书鸿、段文杰等几代敦煌莫高窟守护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故事。

  樊锦诗成长于上海,却在异常艰苦的戈壁大漠敦煌一待就是半个多世纪。10年前,一篇关于樊锦诗“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的报道深深打动了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她决心将这位“上海女儿”“敦煌女儿”的故事呈现在沪剧舞台上。“从田头山歌、本滩、申曲到沪剧,沪剧的发展始终与上海这座城市一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求新求变中与时代同步、与城市同行。我们希望通过塑造当代人物反映时代精神,拓展沪剧的表现空间和受众群体。”茅善玉说。

  从萌生想法到创排,历经多年、数易其稿,茅善玉先后带领主创团队8次深入敦煌采风,在边演边改的过程中召开了10余次 研讨会,收集了数百份观众调查问卷,不断打磨,最终成就了这部“十年磨一戏”的《敦煌女儿》。此次呈现在国家大剧院的《敦煌女儿》,与此前相比减掉了一些旁枝细叶,显得更为酣畅和饱满。在演出70多场后,身为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的茅善玉与人物也更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表演更为精湛纯熟。

  在时空交错的场景中,茅善玉一个转身便完成了25岁到80岁的转换,配合舞蹈化的肢体语言,表演丝丝入扣。她根据人物不同年龄和情境设计的唱腔,不仅保留了沪剧的细腻温婉,还融入京剧、越剧、黄梅戏、锡剧的唱腔特色,让整体演唱充满力度,人物表现富有张力。此外,钱思剑饰演的彭金章、凌月刚饰演的常书鸿、吴争光饰演的段文杰的舞台表演真挚感人,将筑梦敦煌路上的一个个人物鲜活地立于舞台。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无不被深深感染,用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和热情的欢呼声表达对“敦煌女儿”及一代代莫高窟守护者的崇高敬意。有观众表示,舞台上悬挂的飞天形象勾勒出敦煌壁画的背景,莫高窟里的禅定佛形象,呼应了樊锦诗脚踏实地的坚守,简洁而又充满诗意,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西北大漠之中,更好地衬托了“守一不移”的敦煌精神。

  “《敦煌女儿》之所以受到观众认可,是因为一代代敦煌人从青春到白发,追求理想、坚持理想,带给我们启示与共鸣。”茅善玉说。她介绍,《敦煌女儿》近些年来频频走入高校,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演出多场,收获不少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很多学生因看了这部剧,了解了沪剧、喜欢上了沪剧。

  《敦煌女儿》不仅让更多人感受到沪剧的魅力,作品本身也给沪剧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用戏曲表现当代人物是很难的。在这部戏中,我们对音乐扩容,加入了的舞蹈化、程式化动作,加强了沪剧的表现力,发掘了沪剧的更多可能。”茅善玉表示。

  文章来源: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1-05/24/content_3049917.htm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